“这饺子香,是因为心里暖。”日照市凌云社区94岁的闫奶奶每周五都会提前扶着门框,等候社区志愿者小牟的敲门声。看着饺子在锅中翻滚成白色浪花,听着小牟聊起社区里的新鲜事,闫奶奶的笑容在热气中愈发柔和。这碗饺子早已超越食物本身的意义,成为敲开独居老人心门的“温柔钥匙” 。
每周五清晨,日照市东港区凌云社区服务中心内总是热气腾腾。面粉、蔬菜、猪肉整齐码放,社区居民、沿街商户、共建单位志愿者围坐一团,指尖翻飞间,一个个饱满的饺子堆满托盘。这些承载着关爱与温暖的“初心水饺”,将陆续送往社区独居老人家中,延续着一场已持续116期的“周五温暖约定”。截至目前,已有618余人次共建单位志愿者、1040余人次居民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送出近95000个饺子,15封手写表扬信贴满社区服务中心墙面,成为基层治理中最动人的“勋章”。
为破解独居老人“情感孤独+安全隐患”双重难题,凌云社区以中国文化中“团圆”象征的饺子为载体,通过每周送水饺的高频次、生活化互动,既传递着实实在在的关怀,又能及时排查老人居住安全、健康状况等潜在风险。志愿者送饺子时的家常闲谈,既是陪伴,更是“隐形的需求评估”:发现老人家中灯泡损坏,立刻协调维修;察觉老人行动不便,及时申请适老化改造补贴,让“送饺子”真正变成“送安心”。
这碗饺子的魔力,不仅在于温暖独居老人,更在于激活了社区互助的“能量引擎”。凌云社区以水饺为纽带,主动串联居民、商户、共建单位等力量,孵化出由低龄健康老人、居民等组成的互助小组,明确职责涵盖饺子馅料采购、配送路线规划、服务反馈收集等,推动项目从“社工主导”转向“居民自主运营”,变“零散爱心”为“有序志愿”。
张奶奶曾是单位食堂面点师傅,包的饺子造型别致、馅料配比绝佳,如今成了“饺子技术顾问”,手把手教志愿者调馅、捏褶;李爷爷退休前是媒体工作者,讲起老日照的故事绘声绘色,化身“社区宣传员”每周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民俗知识。居民从服务“接受者”变身“提供者”,真正实现“居民事居民办”,让社区变成有凝聚力的“大家庭”。
从“小服务”延伸到“大治理”,凌云社区以“初心水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依托凝聚起来的志愿服务力量,社区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组建“矛盾调解队”和“环境维护队”,半年内化解邻里纠纷12起,定期开展“楼道清理日”保持公共区域整洁。社区还开展领袖赋能计划,将15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聚集起来投身小区日常管理。68岁党员孔祥伟等党员干部入选业委会后,抄电表、缴电费、修楼道灯、化解矛盾纠纷忙个不停,有效填补了物业退出后的“服务空白”,凝聚了人心。
如今,“初心水饺”的温暖故事仍在升级。社区还在党群驿家设立公益理发屋,为居民提供8元实惠理发服务,为60周岁及以上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提供3元公益理发服务,且每月捐赠100元用于小区公共区域维修,每月逢三开展公益服务。
从手工包饺子到公益理发屋,变的是服务形式,不变的是关怀。一碗饺子串联起邻里情、志愿心与治理力,凌云社区用暖心实践点亮基层治理新图景,让温暖在社区持续流淌。(来源:大众网)
速豹新闻网·日照频道热线:0633-823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