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小王家沟村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葡萄园内,一派丰收盛景。翠绿的阳光玫瑰缀满葡架,晨露未晞时,采摘工人便穿梭林间,将颗粒饱满的果穗轻装入篮;不远处,等待发往北京的货车早已就位,即将把这份“岚山甜蜜”送往千里之外的消费者手中。

作为村党支部牵头推动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这片118亩的葡萄园从根源处筑牢品质根基,更成为村民增收、产业提质的“金钥匙”。“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品种杂乱到精准培育,全靠党支部领着大家闯路子。”村党支部书记申加胜站在葡园里,指着整齐的种植区介绍,合作社目前重点培育阳光玫瑰、魏可、绍兴九号三个优质品种,眼下正值阳光玫瑰采收旺季,“今年亩产量预计能达5000斤,全园总产量能稳定在30万至40万斤,这收成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申加胜口中的“不敢想”,藏着小王家沟村产业发展的转型密码。为了种出高品质葡萄,党支部从源头把控每一个环节:筛选适配本地沿海丘陵气候的优质种苗,依托村里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优化培育环境,推行生态种植模式——不催熟、不滥用农药,全程用有机肥养护土壤,就连疏果都有严格标准,确保养分集中供给。“每一颗葡萄都得‘过关’,既要脆、要香、要甜,更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申加胜说,正是这份对品质的坚守,让小王家沟村的葡萄成了实打实的绿色农产品,更成了当地“农业强”的生动见证。

产业兴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一大早,采摘工人刘春玲和姐妹们准时来到葡萄园,指尖翻飞间,一串串阳光玫瑰便整齐码进竹篮。“每年10月都来这儿干活,一干就是一周,既能和姐妹们一起热闹干活,还能多挣份收入,心里别提多踏实了。”刘春玲笑着说。据了解,葡萄园每天固定用工20人以上,不仅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更让村民在农闲时节多了一笔稳定收入。
好葡萄也引来了“回头客”。连续多年来此采购的北京客商,提起小王家沟村的阳光玫瑰赞不绝口:“现在全国都知道这品种好,而这儿的葡萄尤其‘对味儿’——脆度够、甜度足,还有股自然果香,消费者反馈特别好。今年我们早早就定了计划,要采购30万斤以上。”

如今,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小王家沟村的葡萄园不仅成了“优质葡萄产地”的代名词,更成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强技术管理,既要稳住产量,更要提优品质,让这‘香脆甜’的葡萄走得更远,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村民的幸福生活再添把劲!”申加胜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而葡园里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正奏响着小王家沟村“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动人乐章。(来源:大众网)
速豹新闻网·日照频道热线:0633-823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