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至,农事忙。正值红薯收获的黄金时节,位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两城九村的300亩红薯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机械的轰鸣声与村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秋日里的“丰收协奏曲”。

这片沃土由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统一托管运营,采用“全程托管+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创新模式,村集体不仅享有每亩800元的保底收益,丰收后还能参与盈余分配,按村集体60%、公司40%的比例共享产业成果。这一机制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将村集体收益与现代农业发展深度绑定,极大激发了乡村产业的内生动力。
放眼田间地头,只见机械化与人工正协同作业,秩序井然。红薯杀秧机率先开道,村民们紧随其后进行人工拔茎;随后,收获机轰鸣而过,将深藏地下的果实翻出,村民们再进行精细分级、标准装箱。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效率与品质并重。
“这里是沙壤土,透气性好,比较适合种植红薯。”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两城项目部负责人张帅介绍,基地优选“红瑶”品种,并实施了一系列精准农艺措施: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铺设排水系统……全面提升红薯品质与抗灾能力。得益于科学的管护与种植,这里产出的红薯不仅品相佳、口感好,更形成了稳定的多元销路,赢得了市场主动权。

据悉,此次红薯采收期自霜降时节启动以来,基地每日吸纳约60至70名本地村民就近务工,人均日收入可达120至140元,让村民在收获季节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预计全部采收工作将在20天内完成。”张帅说,这批于今年“五一”栽种的红薯,如今喜获丰收,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约40万元的收益。
丰收的图景在此延展。不仅是红薯,不远处的5000亩高粱也进入了成熟期,穗头低垂,连绵如赤色波浪,预计将于下周开镰。
这接连的丰收,是山海天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通过与省供发集团开展土地托管合作激活资源要素,凭借“科学种植+机械化作业”提升生产效能,不仅做优了农业特色产业,更做活了强村富民增收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来源:海报新闻)
速豹新闻网·日照频道热线:0633-823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