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日照频道>内容详情

岚山区:探索“三共”体系,让文化书院激活基层治理新生态

2025-11-13 09:19:5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以来,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锚定文化振兴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目标,以向阳社区“乡村文化书院”为核心枢纽,创新打造“阵地共建、活动共办、治理共融”的“三共”体系,让千年尧王文化与吕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更让文化书院成为凝聚民心、化解矛盾、助推乡村振兴的“治理高地”,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特色路径。

  阵地共建,织密“15分钟文化服务圈”

  走进向阳社区1500平方米的文化书院,图书阅览区5000余册涵盖农业技术、少儿读物的书籍整齐陈列,“李二嫂大舞台”上新编吕剧《李二嫂新传》排练正酣,“和鸣议事角”里村民们围绕村务民生热烈讨论。这个集阅读、文娱、议事、志愿服务于一体的“无门槛”综合体,正是高兴镇文化“阵地共建”的生动缩影。

  该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养老服务中心、乡村书屋等优质资源,以文化书院为中枢,联动6000平方米涵盖“幸福来电”办公室、远程视频调解室等7大功能区的“三合一”综治中心,在南范家村、刘家尧王城村等8个试点村同步建起综治文化工作站,构建起“镇-村-网格”三级文化治理阵地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15分钟内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与治理保障。

  活动共办,激活“群众唱主角”文化生态

  “以前村里文化生活单调,现在书院里读书会、手工课不断,俺们庄户剧团还能常年登台演吕剧!”68岁的向阳社区居民张大爷,作为“向阳李二嫂庄户剧团”的骨干成员,言语间满是自豪。这支吸纳50余名戏曲爱好者的剧团,年均开展惠民演出超100场次,成为乡村文化舞台的“主力军”。

  从“政府搭台”到“群众唱戏”,高兴镇聚焦群众“富脑袋”需求,培育自主参与的文化自觉。常态化开展“和鸣读书会”“亲子共读”等活动,年均举办120余场,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深挖“尧王文化”“诗词之乡”底蕴,镇文联创作《移风易俗新风尚》快板、《文明嫁娶》诗词等20余部作品,通过“戏曲巡演+公益市集”让文明理念浸润人心。更以“四季村晚”“高兴好市”为平台,推出“尧王文化研学”“吕剧非遗体验”等文旅融合项目,今年山东省“四季村晚”岚山区首场示范活动在此举办,14个特色节目吸引千余名群众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治理共融,打造“文化+网格”治理样板

  “现在村里矛盾少了、环境好了,大家都抢着当志愿者!”南范家村村民刘大姐展示着用“平安积分”兑换的洗衣液,笑容格外灿烂。这一变化,源于高兴镇“文化+治理”的创新实践——将文化书院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构建“党建+文化”治理模式。

  50余名党员下沉网格,通过“党员包联+议事角协商”机制,年均化解邻里纠纷20余件;创新“白云双品”工程,编制《白云公约》规范村民行为,创设“白云议事厅”推行“提事-议事-决事-监事”四步法,成功破解养殖区搬迁、违建拆除等12件历史遗留问题;“平安积分”制度更点燃群众参与热情,村民参与巡逻值守、调解纠纷等志愿服务即可兑换生活用品,形成“人人参与治理、共享治理成果”的良好氛围。数据显示,通过文化赋能,高兴镇群众诉求当场化解率达91.6%,群众满意度实现100%。

  从“文化惠民”到“文化靠民”,从“各扫门前雪”到“共绘一幅画”,岚山区高兴镇以文化书院为支点,用“三共”体系撬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生动诠释了“文化是治理的灵魂”。现如今,在高兴镇,文明新风劲吹,治理效能凸显,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来源:大众网)

速豹新闻网·日照频道热线0633-8233110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田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