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铁晓燕 通讯员 李树国 王鑫雨 汤博洋
“刚在‘微家’跟工友们合计出个新点子,这个活塞环的切削角度要是再调整0.5度,精度能提高不少!”午后的阳光透过双港活塞机械加工车间的玻璃窗,落在操作工王宝平师傅带着油污的脸上,他手里捏着刚画的草图,兴奋地往生产线走。在这个2万平方米的车间里,4个“职工微家”分布在不同生产线上,不仅是工人们歇脚喝水的角落,更成了碰撞智慧、解决难题的“创新驿站”。
从双港活塞的车间一角,到现代坦迪斯公司的按摩椅旁,从越疆科技的DIY手作墙,到鑫泰物流货车司机的冲澡间……如今,日照市54家企业的15600余名职工,都拥有了这样一个“口袋里的家”。这场始于日照经开区的“职工微家”建设,正以“见微知著”的巧思,书写着“小家大爱”的动人篇章,相关做法得到全总领导的批示肯定。
精准建家:离职工再近一点
“以前想找个地方歇脚,要么蹲在车间角落,要么挤在仓库门口,提个建议得层层上报,有时候等有回应,问题早变样了。”双港活塞的老职工郭龙凤还记得两年前的情景。彼时,日照经开区总工会的调研团队正在全区34家重点企业走访,510份问卷里,“休息场所简陋”“诉求反映不畅”“技能提升缺平台”等问题反复出现。
“产业工人以‘80后’‘90后’‘00后’为主,他们既要体面劳动,更要尊严生活。”日照经开区总工会主席杨玉瑕拿出那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传统的‘职工之家’建在办公楼里,离生产线太远;‘职工小家’又偏行政化,满足不了一线需求。我们就想,能不能把‘家’搬到车间里、班组旁?”
2023年初,《关于开展企业“职工微家”建设的意见》应运而生,不求“大而全”,重在“小而实”的理念,让“职工微家”有了清晰的坐标。在越疆科技的车间里,年轻人用乐高积木拼出的企业标识摆在书架上,旁边是职工手写的“微心愿”便利贴:“希望能学3D建模”“想要个微波炉热午饭”。行政经理每周三雷打不动来“微家”坐班,12条关于机器人外观设计的建议已被采纳,职工蒋志宾笑着说:“这里的沙发比办公室的更让人敢说真话。”
按照“五有”标准打造的“微阵地”,正悄悄改变着车间生态。有布局合理的场所,让休息不再“将就”;有统一规范的标识,让归属感油然而生;有满足需求的设施,从应急药箱到手机充电站一应俱全;有健全完善的制度,让“微议事”有章可循;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每一天都有新期待。在金马工业集团,职工们在“微家”的图书角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午休时的讨论常常延长到下班后。
高效运转:服务精准有保障
“张师傅,您上次提的‘增设车间饮水机’的心愿,今天就能落实啦!”在坦迪斯公司的“职工微家”里,工会干事金帅拿着“微心愿”清单,挨个给职工报喜。这个外资企业投入16万元打造的3处“微家”,不仅有按摩椅缓解疲劳,还在附近配套了“妈妈小屋”,车间主任邱萌感慨:“没想到小小的休息区,让职工出勤率提高了5%。”
“五微服务”清单化推进,让“职工微家”的服务精准滴灌。微课堂上,劳模手把手教新技术;微创新中,不起眼的小改造每年能省几十万;微活动中,一场趣味运动会让班组凝聚力倍增;微心愿处,一盏台灯、一副护目镜都能被郑重对待;微议事时,工资协商的议题在这里达成共识。日照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费日发说:“我们要的不是‘盆景’,而是让每个‘微家’都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制度保障让“微家”行稳致远。试点先行时,现代坦迪斯等5家企业蹚出的路子被编成《建设指南》;专项督导中,每月的“回头看”确保服务不缩水;资金激励上,2-10万元的补助让企业更有干劲。半年一次的观摩会成了“经验交流会”,鑫泰物流的“司机之家”因为配备了冲澡间和微波炉,成了1000余名货车司机的“温馨港湾”,司机苗在民说:“跑长途累了,能在这里洗个热水澡,比啥都强。”
在双港活塞,4个“职工微家”成了生产线上的“问题诊疗室”。一次夜班,职工发现活塞加工的尺寸误差,大家在“微家”连夜画图、测算,凌晨3点就拿出解决方案,避免了批量报废。“以前遇到问题要层层汇报,现在在‘微家’就能快速碰头,效率至少提高了30%。”车间主任算了笔账,去年通过“微家”解决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近百万元。
动能澎湃:党建引领促发展
“党员技术骨干先带头!”在现代坦迪斯的“职工微家”墙上,6名党员的承诺书格外醒目。变速箱合格率提升3%的背后,是他们带领职工在“微课堂”开展的23次技术研讨。党支部书记邱萌说:“把党旗插在生产线上,‘微家’就成了攻坚克难的堡垒。”
党建引领让“微家”充满红色动能。“中国梦·劳动美”宣讲在这里开讲,45名产业工人从这里走进党组织;“师徒结对”282人次,让老手艺有了新传人;“揭榜解题”26项,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双港活塞的党员秦四海,在“微家”的“劳模领跑”行动中,带领团队攻克了活塞环加工的关键技术,新获的3项专利让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职工微家”成了产改的“试验田”。在这里,8人获评区首席技师,4人晋升市首席技师,4人摘得齐鲁首席技师桂冠;在这里,36项新专利、177项创新成果从车间走向市场;在这里,3.1万名产业工人的创新创效,为日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底气。
速豹新闻网·日照频道热线:0633-823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