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质量是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政府法治公信力。近年来,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提升执法办案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智慧赋能+制度创新+人才支撑”三位一体执法新路径,通过构建全流程网上办公办案平台、健全分层级质量管控体系、打造专业化执法队伍等创新举措,推动执法办案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型,执法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
聚焦智慧赋能,打造规范执法新引擎
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自主研发内部办公办案平台“莒综执智汇平台”,将立案、调查取证、集体讨论、告知、决定、送达等所有执法环节全部纳入线上管理。系统预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文书模板和办案流程,对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和提示,有效避免了程序疏漏、步骤缺失等问题。执法人员必须按照系统设定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了执法程序的刚性约束,从技术上杜绝了随意执法、程序违法等现象的发生。
“莒综执智汇平台”整合对接4G执法记录仪数据源,实现执法现场音视频资料的实时上传、存储与管理,支持电子证据的固定、上传和关联,确保证据链条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同时,平台具备信息查询和比对功能,为执法人员快速核实当事人信息、相关法规条款等提供便利,显著提高调查取证的效率和精准度。
“莒综执智汇平台”内置法律法规库和常见案件行政案由,可对执法人员录入的案件信息进行初步的逻辑校验和法规匹配,对可能存在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裁量不当等问题进行风险提示。各级审批人员可以随时在线查阅案件详情、证据材料、办理进程,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的监督指导,使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管控。
强化制度创新,筑牢质量管控压舱石
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案件五级审核把关”机制,从案件线索受理、初步核查、立案调查、审核审理到最终结案归档,设置由办案人员、中队负责人、法制科室、分管领导直至局案审委员会五个层级的严密审核流程,明确层级责任,办案人员对事实和证据负责,中队负责人对办案方向和初步定性负责,法制科室对法律适用和程序合法性进行专业把关,分管领导及局案审委员会对处理决定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最终审定。通过层层审核、分级负责,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认知局限和判断失误带来的风险。
明确案件主办人员为案件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案件的调查取证、文书制作、汇报处理等工作,同时,根据案件需要配备协办人员,协助主办人员开展工作。法制审核过程实行“主审+协审”的双重审核机制,由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主审,全面负责案件的法制审核,指定其他执法人员担任协审,参与案件讨论,提出审核意见,汇聚多方智慧,确保法制审核意见更加全面、精准、权威。
对于适用普通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提交局案审委员会进行集体讨论决定,案审会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法制科室、督查科室、办案中队等组成,通过充分讨论、民主决策,形成最终案审会终审意见,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有效防范执法办案的风险。
立足人才支撑,锻造专业执法生力军
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每日学习一法条,每周开展以案释法大讲堂,每月法律知识测试,每季度案卷评审,每半年述职评议,多渠道、全方位聚力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开展全员法律知识闭卷测试、实战技能培训班等活动,将法治培训贯穿执法工作全过程,形成环环相扣的能力提升闭环,推动执法人员实现从“完成任务”到“打造精品”的理念转变。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将案卷评查结果、执法规范程度、群众满意度等质量指标全面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实施“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制度,对办案质量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通过正向激励,在全局形成了“质量论英雄、实绩定优劣”的鲜明导向,营造出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精品的良好工作氛围,持续推动执法办案工作向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
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力推进执法装备现代化,为一线执法队伍全面配齐无人机、执法记录仪、高性能对讲机等设备,实现执法过程全程留痕、远程指挥实时高效、空中巡查无缝覆盖,效率显著提升,程序更加规范,平均办案周期缩短21天,结案率提升35.11%。(来源:海报新闻)
速豹新闻网·日照频道热线:0633-8233110